VR被人吐槽,重要的原因是便携性太差。HTC Vive、Oculus Rift和索尼的PS VR都背着一根“傻大黑粗”数据传输线,严重影响使用体验。从2014年,就有关于无线VR化的呼声,但是到目前,所有将游戏视频内容无线化的尝试都还停留在纸面上,没有真正的转化成产品。去掉连接线的关键是视频流媒体技术,利用电波在短距离内传输高清视频图像。纵观2016年VR行业的发展不难发现,有人投石问路,有人专做技术,有人开发产品,VR头显的无线化暗流涌动,招数层数不穷,而2017年必将成为无线的爆发之年。投石问路 —用WiFi进行流媒体尝试尽管现有的WiFi技术存在着传输距离近,带宽低的缺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满足VR对于无线传输的需要。事实上,已经有先行者基于现有的WiFi技术,通过软件端的优化实现无线视频内容传输。早在2013年,英伟达就开发出一套名为Gamestreaming的流媒体解决方案,凡使用英伟达GTX显卡的电脑主机都能将视频内容串流到名为Shield的移动游戏机上。目前,英伟达的shield平板都支持这项服务。微软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把Windows 10和Xbox One进行连接,允许玩家以60fps的帧率把把1080p分辨率的游戏画面串流至PC。Xbox One游戏主机需要和PC处于同一个网络环境当中,有线无线都可,不过对网络环境和质量要求很高。以上的技术完全可以用于将PC上的游戏内容无线传输到VR头显,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巨头们的尝试。由于WiFi的局限性,所以这些尝试难逃被整合到其他方案中的命运,但是至少证明了微软、英伟达这样的巨头已经展开了布局。技术挂帅-WiGig技术奠定基础事实上,无线视频传输的底层技术研发很早就已经开始了,早在2010年,英特尔推出了基于自家硬件平台的无线显示产品—WiDi。支持WiDi技术的笔记本电脑可以通过WiDi接收器,远程传输720p视频。到了升级版本的Pro WiDi,支持的分辨率已经达到1080p。WiDi的底层技术是一种名为WiGig的短距离无线技术,可用于在家中快速传输大型文件。其使用的是未授权的60 GHz频段,承诺提供数千兆位的连接速度。目前英特尔已经展开了技术授权,高通的骁龙系列芯片支持该技术,而一家名为Peraso的加拿大制造商已经推出了相关的USB 3.0接口适配器,能够提供10倍以上的本地 LAN连接速度,轻松实现高速4K视频串流。可以预期,英特尔的这项技术在明年将会成为无线VR的主要技术标准之一。心动不如行动—头显厂商已经行动事实上,头显厂商已经从战略规划阶段步入实战阶段。HTC Vive 副总裁鲍永哲在面对采访中明确表示,Vive的更新升级正在规划中,并且此次Vive的更新将会变无线。一家名为Quark VR的保加利亚公司表示,其正在和Valve合作制作无线版的HTC Vive,样机将在今秋正式上线。Quark VR是一跨VR流媒体软件,提供一个低延迟无线传输解决方案。其工作的原理是HTC vive连接一个单板计算机和一节电池,单板机运行Quark VR,以满足虚拟现实的需求。索尼方面,一名名为Masayu Ito的索尼高管提到,PS VR将会实现无线连接,索尼至今未披露任何项目的具体内容。有传闻浮出水面说,PS VR的无线功能将会采用5GHz的无线适配器网络。据说索尼现在正在开发这个神秘的无线设备,与传统的2.4GHz无线设备相比要更加强大。移动化带来的改变VR头显不再需要连接线,以为在家庭环境中它将更容易被使用。与之相对,除了大型游戏之外,益智游戏、电影、益智游戏等轻度应用都可以在非一体式头显上进行呈现,硬件的进化无疑有利于内容圈的繁荣。另一个改变将是一体式头显与非一体式头显的力量对比。国内大朋、Idealens等一线头显品牌如果想要和国外的HTC、索尼这样的巨头竞争,那么就需要进一步降低头显的重量和体积,提升便携性。而一体化头盔很可能会和移动网络进行结合,目前还没有一家头显厂商推出过具备4G功能的产品,国内一家一线的头盔厂商正在和移动公司谈合作,希望能够利用对方的移动网络来拓展自身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