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资本寒冬来袭,VR骤然冷却,资本圈谈VR色变。但是科技巨头皆举起VR旗帜,VR基金四处酝酿,甚至一些投资人也转身做VR。唯见科技CEO孙静在投资圈从业二十多年,选择VR创业,她坚信:“冬去春来的时候,你一定在花中笑。”为何VR一半冰山一半火焰呢?

 (1)

模式创新团队投资价值不大

VR、AR、MR发展路径跟手机的发展路径十分相似,一开始都是以硬件为中心,如果硬件体验不够好,基于硬件的平台和应用等商业模式创新就没有坚实的基础,所以目前硬件的更新迭代十分关键。只有硬件的不断成熟,价格的不断下降,拥有更多的用户量,VR硬件的商品化才能形成。

在VR硬件趋于完善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系统平台。在智能手机时代,安卓和iOS的出现让智能手机的生态得以形成,如果VR硬件也能够出现这样的系统性平台,同样对VR具有巨大地推动作用。如今,微软、谷歌都借原有的系统平台切入VR系统,Oculus、索尼则想自成体系,而国内企业虽然有很多喊出VR生态的概念,但似乎并没有这样能够引领生态的系统性平台公司。

这些系统性平台上会有大量的应用,这些应用随着VR终端的不断普及可能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改变人们的生活。千乘资本投资人指出,现在VR应用看起来很炫,实际上并不好用,就像智能手机刚开始的时候一样,但是今天人们已经离不开手机了。VR、AR有没有可能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呢?他认为,现在家庭中有三块屏——手机、电脑、电视,VR可能成为家庭中的第四块屏。

VR未来看起来很美好,为什么目前遇到资本寒冬呢?其实,前两年VR投资非常热,很多投资人四处寻找投资项目,投资金额也不断攀升,但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全球VR热度骤然下降,核心原因在于VR体验不佳,大规模的粘性用户无法形成,商业模式也无法建立。

对照智能手机的发展,从iPhone4面市到2010年蓬勃发展,再到2015年达到沸点,智能手机首先经历技术创新,然后进入模式创新,基于应用的模式创新带来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但是VR还处在技术创新的初级阶段,模式创新没有成熟的平台作为依托,而此时国内大部分创业公司又以模式创新切入市场,投资价值不大。

有领先技术团队更受青睐

从长期来看,VR能够成为自成体系的平台,投资人非常看好。一位投资人指出,VR、AR是人与外部世界交互的另一种方式,其中眼睛与外部世界的交互排在第一位。从最初的文字到图片,再到电影,电影又从黑白到彩色,再到3D,人眼一旦习惯美好的东西,就回不去了,而VR、AR能够呈现更高层次、更多维度的影像,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

但是现在VR硬件技术不成熟,因此商业模式很难建立,投资人更青睐于有领先技术的团队。中科创达投资人指出,当你有一个领先的技术,就等于获得了应用端的时间窗口。在整个社会获得该技术之前你赢得了技术红利,这样的团队就更容易成功。他建议,拥有领先技术的团队不要急于做技术输出,因为在中国做技术输出很难获得机会,不如基于技术做应用或者做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同时,要用技术优势带来的两年的时间窗口弥补团队的弱点和市场的不足。

但是国内团队大多数没有核心技术,不太受国内投资人待见。一位投资人指出,中国创业公司大多数将国外的一些技术与国内的生态链和供应链进行整合,停留在应用层。而应用层依托于VR硬件,但是VR硬件体验还没有实现重大突破,VR硬件体验不够好,从投资角度来看,国内很多创业项目的价值不是建立在特别稳固的基础上,可能随着时间变化,VR技术路线改变,项目的价值就会消失。所以,现在投资人更愿意投资上游企业,比如芯片级的解决方案、核心配件以及输入设备等,因为内容和硬件是相互牵制的,如果没有IMAX,3D内容就没有播放的平台,但是如果有了3D内容没有IMAX也不行,所以内容和硬件是相辅相成的。他建议,创业公司应该去做五年后需要的技术,但是又不要去做纯技术的公司,纯技术的公司不管在投资低潮还是投资高潮都不太受欢迎,所以不仅要做技术,更要将技术产品化、市场化,这样的创业项目所有的投资人都有意愿投资。

当前,VR硬件不成熟,在消费级市场商业模式不成形,商业应用体验要求又太高,所以创业公司为了度过这次冬天可以寻求各自的活法。有内容企业为了能够产品化,保证体验,还涉足配套硬件,做得越来越重;有的厂商为了生存去做VR眼镜,目前这种VR眼镜以廉价优势有一定的销量,虽然这只是一种投机行为,从长远来看没有价值,但是对于企业生存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