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感恩节时,美国斯坦福大学心血管外科的一位医生造访了印度,那次访问对他感触颇深:一台救治同种心脏疾病的手术在美国的花费需要90000美元(约合62万人民币),但在印度,费用却只需要1800美元(约合1万2千人民币),不仅价格只有美国的2%,就连医疗效率也远超美国:这里一个月大约要做900台心脏外科手术,而这几乎是美国一所普通的大学医院做一年的量。

如何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又保证质量?这位美国医生得出了自己的观察结论:简单又实用的智能医疗系统是比个人经验更重要的东西。

百度医疗转向人工智能背后 中国医疗需要怎样的AI (1)

两个月后,百度撤销医疗事业部的消息被疯传发酵:第一财经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百度已在通过内部邮件宣布对医疗业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和优化,撤减以挂号为代表的低端服务部门,转而重点布局的正是让上述这位美国医生感到惊叹的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当然,他所看到的还只是医疗人口智能的极小一部分。

挂号“剥洋葱”时代已过

两年前,刚刚兴起的移动医疗正处于投融资的最鼎盛时期:动辄几千万、上亿美元的投资,数几十亿、上百亿的估值,让彼时的移动医疗公司成为互联网领域最耀眼的新星。

而细数那时绝大多数的移动医疗公司,主营业务几乎全部指向了同一个门类:依托挂号业务而进行的导流服务。包括挂号网(现更名“微医集团”)、好大夫、就医160在内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以及以万达信息、卫宁软件为代表的信息系统服务商,甚至各省级的电信平台、单独的医院主体都在挂号业务上跃跃欲试,互联网的“野蛮人”期待寄托这一业务撬开消解重资产的医院大门。

不考虑盈利能力,互联网挂号的发展的确势如破竹:六年前,挂号网团队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免费做了第一个预约挂号平台,最初华山医院只提供5%的号源给挂号网尝试,后来这一比例增长到50%,两三年后华山医院的全部专家号都已对挂号网开放。

在这一背景下,BAT巨头也陆续开启了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布局,并购优质标的是主要路线。相比较腾讯和阿里,百度在医疗业务上的布局包括:2015年2月,百度斥资6000万美金获得以预约挂号为切入点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健康之路”(原名医护网)13%的股权, 2015年9月,百度再次领投,软银中国资本(SBCVC)、弘晖资本(HighLight Capital)跟投另一家互联网医疗企业趣医网,投资规模为4000万美元,而这家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之一也是挂号。

但几乎就是在那之后,国内互联网医疗公司的投融资迎来了“寒冬期”: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受平台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等问题的影响,发展进入瓶颈期,甚至于一些扎根互联网医疗领域十余年的企业也纷纷流出裁员传闻。

2016年8月,有“互联网医疗第一股”之称的“就医160”率先打响了裁员第一枪:创新事业线被撤销,公司宣布优化淘汰三分之一员工---接近300人。随后,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已发展5年的“寻医问药网”也被爆出裁员消息,比例达到50%以上。

“对于新兴的移动领域的投资有三个要点很重要:第一,项目产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项目靠什么赚钱,即商业模式问题;第三,移动医疗平台的流量可增长性。其实,从这三个要点,就能看出国内移动医疗和国外的差距。尤其是国内平台还停留在盲目拉流量、看起来有人气,实质上没法应用流量,琢磨透如何赚钱。”高特佳投资集团首席战略官曾小军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淘汰挂号的并不只是“百度”,在百度以外,包括以挂号出身的微医集团、好大夫都已经在过去的一年实现转型,落地互联网医院,发展该业务较早的微医集团甚至借此业务已经实现了年收入8个亿的盈利。

和百度的做法不同,腾讯建立的互联网+医疗生态,则是和合作伙伴一起,改善患者体验,提升医疗效率,助力分级诊疗。

例如,除了推出自主的糖大夫血糖仪和腾爱医生,实现糖尿病慢病管理和医患沟通外,去年6月,腾讯与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达成全方位的“互联网+医疗”战略合作,以及与国内妇幼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落地建设“互联网+智慧医院”。在线挂号平台、医保支付等腾讯“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也在今年陆续上线投入服务。加上与卓健、微医、医联、丁香园、众安保险、京东医药等合作伙伴的合作布局,腾讯在“互联网+医疗”上的建设版图逐步成形。

挂号“剥洋葱”时代过去,线上问诊“边缘革命”的时代又到来了:根据第一财经的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11月,全国互联网医院的数量已经超过了40家,其中超过30家互联网医院是在去年诞生。

医疗需要怎样的人工智能?

针对此次百度撤销医疗事业部,外界引用最多的是李彦宏在今年新年演讲中的一段发言:要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如果做不出来,就别在那混了,别在那撑着了。该撤就撤,该关就关,该并就并。”

对于百度而言,调整医疗业务部门并不意味着李彦宏不再看好或是放弃医疗业务,而是重新调整发力的方向。

第一财经拿到的这份调整说明中表示:即日起,百度医疗事业部智能小e团队和拇指医生团队,将转入AI体系;医疗事业部内容建设团队,转入搜索公司。医疗事业部其他业务将予以关停。调整之后,原百度医疗事业部总经理李政将转至AI团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智能小e和拇指医生的业务方向,加速推进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时代的思维逻辑、思维方式应该变成什么样子,现在还不是很清晰,这对任何公司来说都一样。百度应该及早地去朝着这个方向做思考和尝试。”在此前的新年内部演讲中李彦宏如此说道,在经历了魏则西事件、血友病贴吧等事件后,百度+医疗四个字的组合已经变得极为敏感,而对于如何定义百度的医疗事业,这位中国互联网时代的领军人物也显得尤为谨慎。

“第一阶段的挂号等服务技术含量并不高,而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将重新定义医疗行业。例如未来,可以通过智能诊疗系统帮助医生来诊断、通过人工智能收集数据进行基因测序、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新药研发和测试等。能够改变医疗的最最重要的力量就是人工智能。”李彦宏说。

百度想借“人工智能”弯道超车理想丰满,但在当下的中国,怎样的人工智能才是最符合市场需要的?文章开头那位美国医生在印度的所见所闻或许给业界启发。

他在文章中写道:这里的医生会使用相当复杂的自主开发的电子健康记录,并最终保存在iPad上,和美国常用的EHR系统不同的是,这个App非常直白,医护人员在使用前几乎不用专门教学。……

床旁监测设备则与一个中央系统相联,手术负责人通过这个系统了解医生每天要花多少时间去干预可能发生的医疗问题。在美国,这个数字往往超过1个小时,但在印度,他们只需要8分钟——这个设备不仅价格比美国低,而且效果比美国好得多。

如何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医生资源来最大限度的帮助庞大的中国患者?在高冷的“黑科技”之外,简单、高效的人工智能体系可能更为急需,毕竟以癌症人口来计算,中国的数量占了全球的五分之一。